歡迎致電
13713999008
?? 發布時間:2014-10-15 ?? 熱度:
西進趨緩東退加速外移風生水起——中國電解鋁工業發展風向預測
自2001年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國以來,中國鋁工業的發展由“快車道”進入“飆車道”,一路狂奔之下,到2013年,中國電解鋁、氧化鋁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44%、42%,產能更是搶下全球總產能的半壁江山。與大干快上相隨相伴的,是產能嚴重過剩,競爭空前慘烈,產品售價與成本倒掛,行業景氣指數進入漫長的“冰川時期”。中國鋁企業,正在經受虧損成為新常態的痛苦煎熬……
鋁企業的苦日子何時能夠熬到頭?中國鋁工業的出路在哪里?鋁,還能做么?
筆者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十三五”及遠期鋁業發展的后勢作了預測。
預測一:機遇猶存
未來20年乃至更長時期,鋁的發展仍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首先,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中國鋁工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中國鋁消費的增長與中國經濟的增長密切相關,過去10年,全國GDP增長率平均達到9.8%,而全國電解鋁消費的平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7.1%,后者是前者的1.75倍。即便未來中國經濟進入換檔期,按照中高檔增速7%計算,原鋁消費的增長率也在12%以上。黨中央提出了“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推進,都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其次,鋁的市場空間依然寬廣而持久。在中國鋁的消費結構中,建筑、交通是消費鋁的兩個最大行業,合計占鋁的總消費量60%以上,而這兩大行業恰恰是城鎮化最大的受益行業。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率為53%,要提升到75%以上,至少還要付出20年的努力,這意味著對鋁消費的強勁拉動至少會持續20年以上。
預測二:西進趨緩
過去10年,我國11次上調電價,電解鋁用電成本從占鋁冶煉總成本25%上升到40%以上,最高時占到總成本50%。如此之高的用電成本,嚴重扭曲了電解鋁的競爭格局,使得電價成為了決定電解鋁競爭力的唯一因素。因此,近年來,電解鋁的投資主體紛紛“走西口”,將資本投向西部地區以占領電價洼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國內電解鋁產能增量90%以上在西部地區,電解鋁的西進大潮以不可阻擋之勢奔騰而去,就此刷新和重構了電解鋁的分布格局。最新數據表明,今年前7個月,新疆電解鋁產量達到227.5萬噸,一舉取代河南成為中國電解鋁第一生產大省。
然而,電解鋁的西進,在充滿誘惑的同時,也充滿隱憂。首先是環境的承載能力有限。西部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電解鋁冶煉污染帶來的影響,要遠遠高于中東部地區。一旦生態遭受破壞,造成的危害將是災難性的,恢復起來極其艱難,甚至永遠無法修復,尤其是那些江河源頭受到污染,會直接影響到下游流域,影響到子孫后代。其次是運輸成本高。一般情況下,生產1噸鋁,運輸的吞吐量在4噸左右。西部地區遠離原料供應地,也遠離市場,生產原料和產品都需要從中東部地區遠距離運送,生產和銷售每噸鋁的運輸成本在1700元以上。第三是運力受制約。拿新疆來說,目前從新疆至內地只有一條鐵路線,在產量不大的情況下,運力尚有些吃緊,一旦產量增大,特別是遇到棉花運輸高峰,將會出現“鋁棉”互搶車皮的現象,在冬季封凍條件下運力下降情況就更嚴重了。還有人力資源問題,西部省份尤其是新疆技術工人缺少,從中東部調人不僅困難而且成本激增。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西部地區電價優勢被抵消后發展電解鋁的優勢并不如想象的那樣明顯。事實正是如此,西部地區電解鋁新生產線形成的速度以及投產后的效益遠低于預期。
筆者還認為,如果電力體制改革得到實質性推進,真正實現了市場對電力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電價“破冰”那就只是早晚的事,這樣一來,西部地區電價優勢可能會化為烏有。
預測三:東退加速
電解鋁“西進”“東退”,這是不可逆轉的市場行為。試想,在目前條件下,如果西部(A)電價在0.3元以內,中東部(B)電價在0.5元以上,那么,在西部地區和中東部地區生產一噸鋁,僅電力成本就相差2800元,即便西部的鋁加上1700元運輸費,也還有1100元的成本優勢。具體說來,當A生產鋁的完全成本為13550元/噸時,B生產鋁的完全成本為14650元/噸,在電解鋁售價為14000元/噸時,A仍能盈利450元/噸,B則虧損650元/噸,市場競爭的結果,一定是低成本產能A淘汰高成本產能B。經過兩年的等待觀望和苦苦支撐,高成本生產線再也虧損不起,目前已有近500萬噸電解鋁產能關停,像貔貅那樣只吃不拉的電解鋁“西進東不退”現象已不復存在,電解鋁“東退”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顯現。至于要退到什么時候為止,筆者在這里給出一個等式:3500萬噸-2500萬噸=1000萬噸,第一個數是現有產能,第二個數是市場允許保留的產能,等號后邊的數是過剩的產能。因此,筆者估計,未來中東部地區電解鋁產能的退出,可能會像錢塘江退潮那樣蔚為壯觀。
預測四:外移風生水起
向海外轉移產能,這是國際上治理產能過剩的一種通行做法。這種做法在“十三五”時期和之后會風生水起,成為中國鋁工業發展一道新的風景線。
首先,資源制約必須外移。目前的情況是,我國用占全球不到3%的鋁土礦資源支撐著超過全球總產能50%的電解鋁、氧化鋁生產,這種情況既不正常也不可持續。2013年,中國進口鋁土礦7152萬噸,對外依存度遠超石油、鐵礦石,對鋁產業的平穩、可持續運行帶來嚴重威脅。而全球鋁土礦儲量非常豐富,資源量達550億~750億噸,足夠開采300年。因此,鋁土礦產能和氧化鋁產能向海外轉移是必然選擇。
其次,過剩產能需要外移。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提出的“四個一批”中,就有“走出去轉移一批”。我國電解鋁產能嚴重過剩,但我們的周邊國家卻嚴重短缺。比如越南鋁土礦蘊藏量排名世界第三,電解鋁產能至今為零;印尼鋁土礦產量巨大,電解鋁產量卻非常小;印度年度人均鋁的消費量只有1千克,要達到世界平均水平7.2千克還有很大的差距。向這些國家轉移電解鋁產能,發展的空間非常大。
第三,降低成本需要外移。電價已成為制約電解鋁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從全球視野來看,世界主要鋁的生產國大都采用水電,電價在0.1元左右,比我國西部地區的電價還要低很多。因此,即便是我國西部地區的電解鋁生產線也不具備國際競爭力,這也是我國電解鋁為什么長期以來只進口不出口的原因之一。而中東國家雖然鋁土礦匱乏,但能源富足,電價便宜,把我國的電解鋁產能轉移到那些地方,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
文章標簽: